5G的脚步近了,无人驾驶又迎来新的消息。百度、深兰科技、海梁科技3家企业前不久拿到了首张无人驾驶商用牌照。据颁照的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颁发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最大意义在于,相关企业可在原有测试基础上,加强测试远程驾驶、车路协同等在5G环境下的新功能,并进行载人试运营,从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。
无人驾驶离我们又近了一步。
完全实现无人驾驶还需时间
按照可实现功能的差异对车辆进行智能化的分级定义,无人驾驶可分为4级或6级。如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(SAE)将无人驾驶自动化的程度分为六个阶段。其中,L0级是无任何自动化功能,L1辅助驾驶,L2部分自动驾驶,L3有条件自动,L4高度自动驾驶,L5完全自动驾驶,即真正的无人驾驶。从L1到L5进步的顺序依次体现在操作执行、环境监控、动态监视任务和行驶情景。等级越高,自动化程度就越高。
目前全球汽车普遍在无人驾驶L2~L3的水平。L4以上级别还只是概念车。根据2018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车联网(智能网联汽车)产业发展行动计划,至2020年,车联网用户渗透率将达到30%以上,新车驾驶辅助系统(L2)搭载率达到30%以上,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%以上。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L3级集成技术水平大幅提升。从中可以看出,要想达到L5级别完全自动化还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。据预测,完全实现无人驾驶并投入商业,至少要到2030年之后。现阶段,无人驾驶技术还要闯过包括路测在内的一众关口。
自动驾驶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已发牌照200多张
你正在自动驾驶汽车中休息,亦或正在车内看综艺节目,这时车辆自动识别红绿灯、指示牌等各类路况信息,并相应做出直行、刹车、变道等决策,无需你进行任何手动操作。想象中的场景十分美好,但自动驾驶的安全却是我们的底线。
为了保障无人驾驶的安全性,2017年年底,北京市率先发文宣布开放自动驾驶路测,随后,上海、重庆、长沙等多个城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。
2018年4月,无人驾驶迎来了全国性道路测试管理规范。工信部、公安部、交通部联合印发《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(试行)》,明确了测试主体、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、测试申请及审核、测试管理、违法和事故处理等内容,测试车辆应当遵守临时行驶车号牌管理相关规定,未取得临时行驶车号牌,不得上路行驶。这意味着,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更多实际道路进行测试。
至此,国内多个城市陆续发放自动驾驶路测牌照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今年9月,中国已有20个地区(包括香港)建设成立了自动驾驶测试区,超过40家企业拿到了200多张自动驾驶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。
目前,国内整车企业如果要申请获得无人驾驶路试牌照,测试车辆和安全员分别要进行5000公里以上的封闭测试场日常训练,以及超过50小时的培训,还要在虚拟测试系统里面进行测试,并提交海量的模拟数据。目前国内最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是北京今年7月颁发的T4级别自动驾驶路测牌照。想获取T4牌照,企业不仅需要进行不少于5000公里的测试,而且车辆需要100%通过102项场景覆盖度测试。
5G加持 乌镇无人驾驶微公交开跑
很多人担心在开放道路上,复杂的路况会让无人驾驶汽车无所适从。近日在乌镇“开跑”的无人驾驶5G自动微公交,让体验者打消了这一顾虑。由于5G通信技术的应用,面对复杂开放道路,无人驾驶5G自动微公交能在100毫秒内做出反应。这个反应时间相较正常人300—400毫秒的反应时间,得到了极大提升。比如在实际行驶中,在一处右转弯处,一辆直行的大货车快速从侧后方驶过,这款5G自动微公交成功紧急制动;在等待红灯时,它通过自动识别停在前车后大约3米处。
据了解,这辆微公交既能“眼观六路”,识别200米内的行人、机动车辆等障碍物,又能通过车路云协同智能系统“耳听八方”,掌控公里级范围的道路信息,从而综合做出避障、变道、减速、刹车等合理而安全的快速反应,保障乘客的安全。目前乌镇本身已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,在高速率、低时延的5G网络加持下,自动微公交迈开了自动行驶的脚步。
虽然自动驾驶已经在有些领域开始应用,但是目前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中,都需要配备安全员。也就是说,无人驾驶只是实现了自动,并非实现了“无人”。无人驾驶的真正商用还走在迈向成熟的路上,不过我们相信,自动驾驶技术走向成熟只是时间问题。